当前位置:首页  > 校庆专栏 > 校庆活动
筑梦金石山• “仙游一中120周年校庆”校友专稿 ∣ 师恩难忘——林丰民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9-08】 【作者:zhangmin】 【关闭窗口】

百廿风雨路,岁月镌成诗。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你正在经历的精彩,也有你尚未抵达的荣光,更有你回眸眺望的温暖。在仙游一中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为凝聚校友力量,彰显仙游一中精神,学校发起了“筑梦金石山▪我与一中的故事”为主题的校庆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收到了许多校友的投稿文章,这些文章里有求学的经历,有青春的印记,有师恩难忘,有同学挚情……他们的至情之文,为母校120周年校庆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师恩难忘

1985届校友 林丰民

仙游一中85届高三(5)班毕业照


今年恰逢母校仙游一中120周年校庆,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漫漫日子,让我不禁怀念母校恩师谆谆教诲。在我的脑海里,母校的教师总是如此明净,儒雅里又藏着些许严厉。在时间阡陌里交叠成光阴的絮语,刻下对母校恩师的敬意和温情。

我是仙游一中85届的毕业生,1982年从仙游华侨中学考入仙游一中上高中,我们的班主任是徐玉晃老师,教我们的数学。徐老师经常穿中山装,每次出现在教室里、在校园里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在我印象里是几位授业老师中最注重个人形象的,在左上兜还经常插着一支钢笔,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位干部。徐老师讲课的时候慢条斯理,一板一眼,手里拿着教案,在黑板上呈现演算数学题,边写板书,边解释演算过程。

余飞跃老师是我们的政治课老师,后来他担任了一中的校长,让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大家都知道,政治课不好教,同学普遍不爱学。在我的印象中很多同学的高考成绩中政治一科的考分往往是拉后腿的。同学们对政治课的普遍感受是理论性强,学起来枯燥无味,特别是对于还没有什么生活经历的年轻学子来讲,不是很容易理解那些理论性的内容。但是余老师能够把各种政治理论解释得明白,让同学能理解,我觉得跟余老师的风格有一定的关系。余老师的外貌是非常明显的国字脸,线条非常突出,按照当下比较时髦的话语来说,余老师的外貌是很man的那种,但是余老师说话的声音却很温和,容易“入心”,我想正是余老师那种和风细雨式的授课,多多少少消除了大家对于政治课的排斥感,从而能够跟随着余老师的引导,努力去学好政治课。前几年,因为仙游一中校友会换届,我回到母校参加会议,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校长余飞跃老师,他居然还记得我,令我感动不已。

阮金波老师教我们英语。对阮老师有两个特别的印象,一是他的姓氏,在仙游是比较罕见的,所以那个时候就想阮老师是不是来自远方,猜测他不是仙游本地人,但是他又会讲仙游本地方言;二是感觉阮老师的形象很有艺术家的“范儿”,我不知道自己的记忆是否有误,我似乎记得阮老师的头发有一点点卷,正好他教英语,所以想象阮老师也许有着欧美人的基因。我比较喜欢英语,学英语还是比较有积极性的,所以阮老师对我还是比较鼓励,也比较关照,这让我更加有动力去学好英语。说到英语老师,也让我想起高一期间的英语授课老师颜卓雅,我对英语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颜卓雅老师。颜老师高高的个子,苗条的身材,还总是打扮得体,给人青春、靓丽的影响。在我一生所遇到的女老师中,感觉颜老师是个子最高的,所以,印象特别深。我不知道其他同学对颜老师是什么感觉,但我想那时候很多颜老师的学生是把她当做“女神”的,甚至简直就是YYDS。她那一口纯正的英语语音,要是放在现在,我一定会以为颜老师是留过洋的,喝过洋墨水的,否则怎么会把英语说得那么好听?

教我们历史的是陈开元老师,瘦瘦小小的陈老师,却似乎在他的身体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尤其是他对于历史学科的把握,似乎中学历史的内容都完整地装在他的脑子里,无论是什么问题他都能给学生做出精确的解答。在后期复习的过程中,他的教学方法非常独特,也非常有利于同学全面掌握课本中的内容,他会把历史学科的一个一个知识点都非常清晰地在课堂上进行梳理,他还特别善于抓重点,让同学分清那些内容是重点,需要多花时间多花精力去领会、记忆,他会把一些重大的问题给同学讲得清清楚楚,让同学在他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自觉掌握历史内容的重点。在复习阶段,陈开元老师还从纵的方向,让同学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他可以不看教案,只拿一根粉笔,在黑板上书写重点提纲,从不同的维度加强同学对历史的理解,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让同学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他又从殷商时代开始讲起,一直讲到民国时代,让同学掌握朝代的更迭,既抓住唐宋元明清的主线,又能注意到春秋战国、五代十国这样一些乱世历史。我个人的感觉是陈开元老师讲历史,是点、面、线结合,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大时代、大事件与具体的历史问题相结合,把历史讲得透透的。陈开元老师那些年教过的学生应该还有一个清晰的印象:陈老师善于“抓提”、“押题”,特别是分值高的大论述题,几乎每年陈老师都能“押”中,这反映出来的是陈老师对学科的深刻把握,对形势的准确判断。

对我影响最大的则是教我们语文的黄永聪老师。除了英语,语文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因此和语文任课老师自然而然地就接触得比较多。黄永聪老师不仅仅对我,对班里其他爱学语文的同学都愿意给予“课外加餐”。黄老师不仅仅是在教室的课前课后给予解答,甚至邀请我和其他同学去他宿舍给我们辅导,有时候还另外给一些课外的学习材料让我们学,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增强了我们的语文能力,起码对我个人来讲,直接影响了我的高考成绩的稳定发挥,尤其是85年高考的文言文部分的试题非常难,但我在这部分的答题丢分比较少,这直接得益于黄老师平时的“加餐”。非常庆幸的是,那时候没有双减,否则,我们也不敢给黄老师添麻烦。现在的学弟学妹和家长们可能无法理解,那时候老师们给学生课外补习都是无偿的,完全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同学予以额外的辅导。

黄老师给我影响较大的另外一个方面,是爱家乡的情怀,他经常在课余时间给我们讲授仙游的风物和典故,给我们讲金石书院,讲宋代名儒朱熹在金石山修学的故事(不知道如今母校的校园里是否还保留当年朱熹读书处?),讲仙游四大名胜的传说,讲历史上仙游文武状元的故事,讲历史上仙游名人的故事,既有官宦名人的故事,也有仙游人民的抗倭故事,还有现当代艺术家特别是国画名家李耕的故事,来激励我们。莆仙人的核心理念“地贫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句话,我好像就是第一次从黄永聪老师那里听说的。他不仅给我们讲“古”讲仙游,还自己撰写、宣传仙游地方文化,犹记得当年仙游宣传部组织撰写《仙游古今》,黄老师就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撰稿人。我上大学以后,《仙游古今》出版面世,我毫不犹豫就购买并珍藏了这本承载家乡记忆的好书,可惜后来被人借走,再也没有回到我手中,至今引为憾事。

不过有一件让我感到高兴的事情是在我上大学期间帮助黄永聪老师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告诉我有一本《仙溪志》,是宋代黄岩孙所编撰的,是全国现存最早的县志之一。他让我去国家图书馆去查一查,看是否有收藏。我利用周末时间去国家图书馆查找图书目录,还真的找到了这本珍稀的古籍。为了能把这本书借出来,我还专门去单位开了介绍信,然后把书借了出来,想办法整本复印了下来,寄回仙游给黄老师,他非常高兴,如获至宝。当时这本书的状态还是繁体字,没有句读,一般人读起来还是有困难的。黄老师发挥了自己的文言文特长,对这本古籍进行了整理点校,转为简体字。据我所知,这本古籍后来重新出版,以新的面貌重见天日,这里面有黄永聪老师很大的贡献。

写到这里的时候想起最近从朋友圈里看到有人说到现在阶层固化,农村孩子想通过高考上好大学太难了,要上北大和清华那就更难了,基本不可能,而80年代那时候很多农村孩子都能考上好大学,是因为那时候不少农村的老师是右派下放,文化程度高,教学水平好,所以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这话固然有些片面,但我想了想,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当年的仙游一中几乎年年都有同学考上北大、清华,就以85届同学为例,考进清华大学2个,考入北京大学1个,而且那时候没有自主招生,没有体育特长生,没有艺术特长生,一中的学生也很少有少数民族,所以考生的成绩按现在的说法,那全靠的是“裸分”。裸分都能考北大清华,那其它的大学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仙游一中。从老师的层面来看,那时候的仙游一中的确也有不少下放的右派老师,他们坎坷的人生经历,他们丰富的知识,无形中也影响了同学们,尽管他们经受了人生的挫折,但到学校任教以后,就心无旁骛地拿起了教鞭,兢兢业业地传道受业解惑,培养出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生,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和我的同学们,还有一届届的学长学弟学姐学妹,我们能拥有今天,离不开当年老师为我们洒下的汗水,是这些老师们把我们从贫困的山沟沟里托举出来的。



 2022年8月12日于燕园


作者简介

作者系仙游一中85届毕业生,仙游一中北京校友会会长。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END

供稿 | 政教处

编辑 | 甘婷婷

责编 | 刘炳东

审核 | 郑加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