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高效课堂】深耕三尺讲台 谱写课改新韵丨荔城区持续探索高效课堂建设奏响教育华章(转发)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3-01】 【作者:zhangmin】 【关闭窗口】

图片

莆田八中高效课堂展示


课堂是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效果决定教育质量。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荔城区从推进教学观念转变入手,持续强化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力促高效课堂建设在全区各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

重塑教学生态 激发课堂活力


图片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the future?”日前,莆田八中高二(16)班课堂上,英语老师李荣向学生抛出这一问题。随后,学生们踊跃作答,并用英语侃侃而谈,交流分享。

李荣告诉记者,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课前一天,老师们会向学生分发导学案,让他们运用晚自习的时间,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初步预习、自我理解。课上,学生们组建小组,用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探讨,从解决问题到互相探讨再到学习报告,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
“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提高我们独立学习和表达的能力,在与同学的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也更加透彻。”高二(16)班学生何慧君说。
莆田八中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来源于该校曾探索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改革。
2014年,莆田八中开始探索“学习放在前面、作业放在课上”的“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微课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再通过导学案来检查学习的效果;课中,老师利用15分钟时间,根据学生导学案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学科思想的总结内化,并让学生用30分钟时间现场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如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差异化学习,并使部分后进生也能跟上学习进度。
“‘翻转课堂’模式,需要为每名学生配备电子学习终端。对当时的学校而言,全面配置并实现严格管理,并非易事。”莆田八中校长吴正平告诉记者,受限于学习终端的问题,学校自2016年开始把“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改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考虑到没有微课的支撑,部分学生在课前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该校在课堂上增加了对知识梳理的过程,将课堂教学分为简洁引入、阅读指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强化训练等多个环节。
近年来,“读思达”教学模式在我市部分学校陆续推开。该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阅读、思考、表达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思考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再通过表达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这一模式与莆田八中探索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高度契合。2019年底,莆田八中开始在高二年段开展“读思达”教学法改革试验,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开展的“学案导学”模式,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并于2021年秋季全面开展。
“通过几年的实践,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在课堂上面对提问时,从躲躲闪闪到勇于展示的转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了质的提升。”吴正平说。
由于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莆田八中先后获评全国楹联教育优秀教研组、读写教学研究基地学校(试点)、福建省首批普通高中优质学科(语文)课程建设项目、福建省第三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基地校培育单位等,该校学生也先后在莆田市第四届高中生现场作文竞赛、全市青少年儿童科艺机器人创意锦标赛、全市九年级化学学科能力测试等比赛中斩获佳绩。

图片

学生自主思考

图片

课上积极作答

02

立足高效本质 稳步探索推进


图片

课堂是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效果决定教育质量。

近年来,荔城区持续探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立足于课堂教学,将高效理念与各校摸索相结合、示范引领与教师自身发展相结合,通过公开课前期示范、研讨课互助提高、达标课规范流程,使全校教师分层分批逐步达标,最终使课改形成模式在全校、全区推广,形成全面推进的局面。
教学行为的改变首先源自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改之初,部分老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热情不高,致使高效课堂建设推进缓慢。”荔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聚焦教师群体思想认识和工作热情问题,精心组织提升教学质量大讨论、学习“精英中学”大讨论、高效课堂三年目标大讨论,扎实开展高效课堂“头脑风暴”行动。通过大讨论,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积极参与高效课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人人追求高效课堂的浓厚氛围。
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荔城区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引导全区学校成立推进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人,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在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推选、教育督导、教学评估等活动中,把高效课堂建设水平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根据高效课堂教学要求,荔城区持续建立健全评价和评估体系,调整课堂教学评估机制,修改评估标准,发挥教学评估的正确导向作用。通过上高效课堂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检查实施情况,提供实施范例,总结实施经验,加快实施进度,提高实施质量。
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基础。2021年,荔城区教育局组织306位新任教师参加任职培训,4793人次教师参加中小学学科教师专题培训,514位初高中毕业班教师参加在市外国语学校举行的集中培训,组织全区教师参加海西网教师培训。同时,从该区教育实际出发,秉持“搭建平台、共享资源、培育骨干、激励发展”的思路,开设“荔城教育讲坛”,通过高效课堂“校长篇”、高效课堂“教师篇”、高效课堂“班主任篇”、高效课堂“德育篇”、高效课堂“教研篇”等,有针对性地指导中小学校开展高效课堂工作。
深化校本教研,服务高效课堂。眼下,荔城区已初步健全完善区、片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形成业务指导、课题攻坚、实绩考核的运行模式。创新形式,统筹城乡教研资源,深入开展同课异构、送教下乡、优质课展示、推门听课等活动,联片教研、城乡互动、经验共创,推进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整合。同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加大送培下乡力度,深入实施教学教研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共同提高,为全区高效课堂落地生根提供强有力教科研支撑。

图片

教师引导讨论

03

消化吸收创新 遍地开花结果


图片

石家庄精英中学“6+1”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模式……眼下,荔城区各校经过多年来的课改探索,博采众长、吸收内化,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莆田四中是我市核心素养进课堂试点校。近年来,该校坚持常态开展校内公开教学、教研活动,以“名师经典示范课”“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展示课”等观摩课示范引领、同课异构PK展示、主题研讨等形式,不断尝试“以展示学生思维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具有学科特点、课型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研究“读思达”课堂教学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该校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做深做实集备教研,推出《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高效应用》《“问题串”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结合全市教研时间和该校的实际情况,每周各安排一次年段教研和学科组教研,做到“一周一主题”,定期邀请各方专家、名师到校指导。
截至目前,莆田四中共推出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通用技术、音乐等多学科100多节公开课。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读思达”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会也选择在该校举行。
与此同时,聚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该校依托“三会一课”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并扎实推进学生学习小组建设,努力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分组;常态考评,促进建设;激励机制,榜样辐射;师生结对,共同成长。
同样,作为我市核心素养进课堂试点校,荔城区梅峰小学结合校情、生情,探索实践“读思达”教学模式,并把经验做法辐射到集团校、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中,连续四年被评为“莆田市小学教育管理先进学校”。该校还深入探究如何在低年级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推动高效课堂在学校全面覆盖。
高效课堂建设是一次教育理念创新和课堂教学变革,也是一项学校教学优化提升工程。荔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更加注重消化吸收创新,不断总结、提炼和推广比较成型的教学模式,大力宣传和表彰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同时,把这种课堂模式作为改变传统课堂、落实高效学习理念的一个平台,将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成全体师生教与学的自觉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低效向主动、高效的嬗变,不断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图片

学生认真听讲

图片

学思践悟

莆田一中教师詹荔蓉:莆田八中教师陈秋的物理课《实验探究:弹力》,聚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精神,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兼具趣味性和科研性,效果显著。
莆田六中教师林彩霞:陈秋老师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主动性,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机会,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莆田十中教师林亚仁:陈秋老师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空间,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图片

教师集体备课

来源:湄洲日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