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之窗 > 学习园地
薪火相传守初心 学史增信担使命 ——仙游一中部分革命校友简介(一)
【字体: 】【发布时间:2021-11-17】 【作者:zhangmin】 【关闭窗口】

薪火相传守初心  学史增信担使命

——仙游一中部分革命校友简介(一)

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制胜的密码;红色精神,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动力,是教育兴国的“根”与“魂”。

悠悠蜚山,弦歌绵长。仙游一中走过近一百二十个春秋。悠久的历史,铸就了一中人勇往直前的信念;漫长的历程,涌现了一批为中国人民谋解放、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革命校友。

传承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纪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特推出10多位仙游一中革命校友事迹,缅怀革命校友、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百年一中的厚重文化,凝聚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革命校友一:陈国柱

 图片1.png

陈国柱(1908-1969),又名廖华、陈继周,莆田县西天尾镇人。1924年在上海大厦大学加入共青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初年返莆在哲理中学任教开展建党工作,发展了一批党、团员,成立了中共莆田特别(党团混合)支部。1926年3月赴广州参加大革命运动。11月受党中央派遣回莆在哲理中学任教,以此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先后组建了中共莆田支部、中共莆田特别区委,陈国柱任书记。

1927年4月陈国柱转移到仙游开展建党和革命活动。先后发展了王于洁、林锦棠、林步庭、林步云(陈博)、许淑修等16人为中共党员。首先创建中共上宫支部,相继建立中共东乡支部、中共城区支部、中共南区支部。1927年12月在金石山下,陈国柱主持召开中共仙游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仙游县委员会,陈国柱为书记,王于洁、许淑修、林锦棠、林步庭等为委员。

1928年春,陈国柱领导仙游民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抗烟苗捐暴动,4月被国民党省政府秘密通缉,于5月离开莆仙,先后到上海、北京、天津、东北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5年当任辽宁省教育厅长。福建解放后,任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副厅长。1954年后任国务院参事等职.1969年8月8日,在北京病逝。

 图片2.png

 摘自《仙游革命史画册》



陈 国 柱

——在仙游建党活动的陈国柱


陈国柱于1927年4月和1l月先后两次到仙游开展建立中共仙游县地方组织,4月,创建了仙游境内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上宫支部,年底成立了中共仙游县委委员会,是中共仙游县地方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

陈国柱字继周,参加革命后更名为廖华,1898年8月12日出生于莆田县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自幼聪敏,刻苦好学,在在旧体诗词上有较高造诣。1916年陈国柱到莆田哲理中学读书,受新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考入厦门大学,在同学、中共党员施乃铸的引导下,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其他一些进步书刊带回莆田,在同乡和母校进步学生中传播。

1924年,陈国柱随进步师生转到上海创办大夏大学,受学校中共党员的深刻影响,信仰共产主义,同年加入了共青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奉党中央指示回莆田创建党组织。

陈国柱返莆后,受聘于母校哲理中学任高中部国文老师,着手组建党组织。此时,福建省已酝酿组建中共地方组织,2月,厦门组建了中共厦门大学支部,3月组建为党、团混合的厦门特别支部,4月,福州组建了中共福州地委,莆田与福、厦两地同时开展建党活动。陈国柱一到校,就积极物色培育发展对象,利用教国文课和社会课之机,向学生宣传反帝反军阀的爱国思想,同时组织新读书社,介绍进步书籍,如《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等。2月底,陈国柱从各班积极分子中发展一批团员,建立了直属党中央的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任支部书记。3月到广州参加第三次劳动大会。6月,由党中央介绍回福建参加领导大革命活动,接应北伐军入闽。陈国柱继续在哲理中学任教,决定把团员全部转为党员,正式成立了中共莆田支部。12月,北伐军入闽时,组建为中共莆田特区委,任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在莆田哲理中学就读的仙游籍学生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接受了进步思想。邱光兆、林锦如就是此时在哲理中学入党的。这些党员和进步学生成为仙游建党活动的基本成员和骨干力量,同时,莆田建党活动的经验推动了仙游的建党活动。

1927年4月,福建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四·一二”大屠杀之前率先发动反革命政变。3日,福州发生反革命事变,右派分子大肆捕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人士。8日,莆田又发生反革命事变,右派分子查抄哲理中学钟楼的中共莆田特区委机关,企图抓捕陈国柱。因身份信息已暴露,在莆田难以立足,于是他秘密转移到仙游的兴泰山区上宫隐蔽,并继续开展建党活动。

在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政变的浪潮中,仙游于4月14日也发动了反革命事变,右派分子围捕共产党和左派人士。1926年下半年,在外求学的一批青年学生在校接受了马列主义,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相继回到仙游开展建党活动。如1923年在北师大加入社会主义青年的黄经芳(即黄震,后转为党员),1925年在上海大学入党的陈啸高,1926年在福州入党的胡友李等都是在此时回到仙游。他们在仙游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工农运动,迎接北伐军入闽。陈啸高通过宣传活动,公开发展了30多名共产党员。这些党员与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开展革命活动,反对地方民军吴威部和反对教会的斗争。吴威被迫取消了月月征收的军饷,称之为“老鼠饷”,在仙游势力最大的“美以美”教会被斗的威风扫地。北伐军入闽后,吴威部虽收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军驻防福州,但仙游仍留守2个营,他对仙游的革命力量虎视眈眈。福州等地掀起反革命逆流时,吴威见报仇时机已到,便密电留守仙游的杨燕秋和军需长傅舜英等采取武力行动。4月14日拂晓,杨、傅率全副武装的旧部百余人,包围了国民党县党部等各会和县政府机关,逮捕了陈丙中、许子烈等20多人。接着,又把陈丙中当作共产党杀害,许子烈陪刑,并呈报南京总司令部以共产党激进分子的罪名通缉在逃的张地、陈侃、张兆涣、李果、李拱宸等人。与此同时,右派分子陈开怀、傅德政组织召开“拥蒋护党”大会,宣布接管县党部筹备会,推吴威之子吴清霖为县党部筹备会主任,杨庆霖为县长。陈啸高等人的建党活动被迫中止,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党员活动也就此解散。在这全国上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举起了屠刀大释屠杀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的日子里,陈国柱却隐蔽在上宫,顶着逆流,继续进行建党活动,可见陈国柱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和革命的胆略。

上宫地处常田与仙游交界的偏僻山区,远离莆仙县城。这里高山峻岭,交通不便,但当地农民受土豪劣绅压迫极为严重,生活极其艰苦,农民有反抗的情绪。上宫馨山书院的教师是一些进步的教师,倾向革命。在莆田哲理中学入党的邱光兆、林锦如又是上宫地区人,有党员的基础。陈国柱抓住建党的有利条件,在上宫以馨山书院为据点,积极联系知识分子和农民群众,与他们交朋友,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启发农民群众起来斗争。上宫地区的山货唯一交易处就是莆田境内的龙桥,但龙桥的地霸外号叫“老狗甫”的经纪人欺行霸市,所有山货要由他作价、过秤、交纳中介费才能出售,从中榨取山民的血汗,群众对此十分痛恨。陈国柱因势利导、发动农民群众斗争,把“老狗甫”斗得狼狈不堪,承认错误,保证不再欺行霸市。斗争取得胜利,山民可以自由在龙桥交易山货。陈国柱在宣传发动中发展了林锦棠、林步庭、林复光、林兰士、李永明、林玉赞等6名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加上邱光兆、林锦如共8人,于是在馨山书院成立了中共上宫支部,教师林锦棠任书记,隶属中共莆田特区委。这些党员有知识分子,有农民,有青年学生。陈国柱创建的中共上宫支部是仙游境内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

1927年11月,陈国柱到仙游同参加南昌起义后返回家乡的中共党员黄经芳接上关系,两人商讨决定对调工作地点,仍以教师为掩护,领导莆仙党组织活动,于是,黄经芳介绍陈国柱到县立中学任教,陈介绍黄到莆田公立第10中学任教。陈国柱以教书为掩护,住在金石山附近陈家大屋里,秘密进行整顿和发展仙游的党组织。他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革命时期仙游的党组织十分不健全,新发展的党员没有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有一些投机分子混入党内,党不但没有坚实的基层组织,也没有秘密机关,因而,党在大革命中不能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而在右派政变时即迅速瓦解,有的消极了,有的投靠国民党右派,有的外逃,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也就此中断。

鉴于上述状况,陈国柱决定重新发展新党员。建立纯洁的有战斗力的组织。经过黄经芳介绍,陈国柱首先结识了在榜头坝下小学教书的进步青年王于洁。王原名定清,参加革命后化名吴梅,出身于贫苦农家,在亲友的资助下考入北平警官高等学校读书,1925年毕业后分配在将乐县任警官,因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任职不到3个月就辞职回乡,且在大革命中表现出较高的阶级觉悟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经陈国柱启发和教育,王决心参加革命。于是,陈国柱介绍王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于洁是个有活动能力的党员,他在东乡又介绍了陈博(即林步云)等15个人入党。这些党员大部分是贫苦农民,思想倾向革命,立场坚定,愿意跟共产党革命,从而在坝下小学成立了中共东乡支部。接着,陈国柱在城区又找到他的学生许淑修,介绍他入党,再由许发展两名党员。不久,陈国柱又在南区发展了3名党员,成立了中共南区支部。

1927年12月,陈国柱与黄经芳等共产党员研究,认为莆田和仙游两县党组织经过整顿、发展和提高,已经具备了成立县委组织条件,决定同时组建莆、仙两县委。同月,中共仙游县委成立,陈国柱任县委书记,委员有王于洁(组织)、许淑修(宣传)、林锦棠、林步庭等。县委下辖中共东乡、城区、南区和上宫4个支部,有党员30多人。

中共仙游县委的成立,标志着仙游县的革命斗争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使仙游成为福建省建立县级党组织较早的县份之一。

陈国柱在仙游组建县委后,又着手进行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组织党员学习《新的社会观》、《唯物历史观》等进步书籍,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党员。同时不断发展新党员和发展基层组织。1928年5月,陈国柱因领导全县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烟苗捐斗争,打击反动势力,被国民党省政府通缉,从此离开莆仙,到上海党中央工作,1931年2月底调任全国互济会组织部长兼党组委员。他先后在北平和天津市委工作。1933年夏,调任河北省省委常委兼北方互济会书记,管理北方工作,9月初,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937年,国共实现合作,被无条件释放,派到鄂豫皖游击队司令部作政治秘书,后调入新四军,任江北指挥部秘书。1940年到延安学习,先后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1945年秋调东北工作,历任辽宁省教育厅厅长、旅大行政公署民政委员会主任、关东行署委员兼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1948年随军南下。福建解放后,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副厅长。1951年,调中央文史研究馆任办公室主任兼政务院参事,1954年起任国务院参事,1968年8月逝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