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三年教学计划与复习策略 (2020-2023) 2020届高三我省仍然参加全国卷统一考试,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增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考核内容、完善考核目标、调整考试内容,2018年我省又将全面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高考3+1+2)强调学科核心素养考核,突出立德树人,家国情怀培养,2020年秋季高一年采用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及选择性必修教材。这一些变化无疑增加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压力。基于此,我们的对策是发挥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具体策略如下: 一、学科三年教学计划 根据《莆田市教育局关于统一全市教研时间与教学进度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校情学情,我校高一、高二、高三历史学科教学将严格按照文件的要求,认真参加莆田市进修学院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市历史学科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具体安排为高一学年完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的教学任务;高二学年完成选择性必修(三选一者或三选二)和选修(校本)的教学任务;高三学年进行高考总复习。 1、高一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的定位是打好历史学习的基础,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一些基础的历史学习方法及必备能力,并为高二会考顺利通过做好准备。所以,在高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基本上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能初步了解重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制度、重大历史事件、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来龙去脉。在完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任务同时,参加全市组织的统一考试,教学压力、时间紧迫比较大。因此,结合我校校情学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采取以下措施: 针对现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以及社会上一些对文科特别是历史科目的一些错误的认识,我们采取了组建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制作好每课课件后进行开发史课本剧表演、历史小论文比赛等形式来激发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具体做法: (1)组建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每个班按照自愿的原则,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对子,在每节课后开展历史课的复习,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制作好每节课件并开展历史课本剧表演活动。在每个班级成立课本剧小组,有导演、编剧、演员等。表演的内容以历史课本相关的知识点为主,如表演《虎门硝烟》、《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英国责任内阁制》等优秀历史剧。
(3)开展历史小论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比较等学科素养。 高二上学期主要完成《中外历史纲要》复习迎接会考的教学任务,下学期完成选择性必修三选一的教学任务。新的高考考纲对日常教学要求发生了变化,比如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去渗透这些考查要求,使学生熟悉这些内容,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一是要理解材料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是要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是要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四是要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突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即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所有这些都要在高二选择历史班组建后就应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落实。除此之外,结合我校校情学情,我们还要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精选练习,练评结合。 不采取题海战术,应精选精练,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练习完要及时进行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2)认真命制月考卷,巩固知识、深化思维。 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如有时间)、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考试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习。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3、高三计划: 完成一、二、三轮复习,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1)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是以通史+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新教材教学明显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和学科能力。因此在历史复习中,先按通史体例整合历史教学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专题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2)以教材为载体,强化历史思维培养。 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教材为载体,借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多视角思考相关问题。例如当我们依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大加赞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历史学习需要我们大胆质疑历史结论,有质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3)用唯物史观指导复习 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等的考查力度,但2017年新的考试大纲有了明显的变化,明确要求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因此,在备考复习中,要充分掌握唯物史观的内涵,以唯物事关来指导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而对于其他史观则注意不必太过强调,明确方向,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4)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二、学科分工 根据以上总体计划,经过历史组高中部教研会议反复研究讨论同意,现将具体分工做如下安排: 1、高一高二以常规教学分工为主,因此,具体安排也是以高一高二备课组为主: (1)历史课本剧的收集和整理负责人: 郭国昌 (2)历史课本重大历史事件采用年表整理负责人:林成长 (3)高一、高二学案的整理与编排: (4)高一常规单元练习、月考的分析: 郭国昌 (5)高二常规练习和月考试卷的分析: 林成长 (6)高二下一轮复习教案整理: 庄芳敏 (7)所有教师外出培训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蔡春恩 2、高三复习备考时高中历史组的教研重点,应集全组之力。 (1)一轮通史复习学习方法指导汇总负责人: 郭国昌 (2)二轮专题+通史复习10个专题总负责人: 王丽丹 具体负责人: (3)41题开放题的指导策略研究负责人: 王丽丹 (4)40题主观题解题技巧研究负责人: 林金明 (5)客观题解题技巧研究负责人: 何泉清 (6)二轮专题复习的学习方法汇总以及学生反馈意见整理: 何泉清 (7)最新史学研究动态,新史料的分析与整理负责人: 蔡春恩 (8)三轮复习研究负责人: 郭国昌 总之,近几年高考的调整更充分说明了集体备课的必要性。高中部历史组将集全体之力,加强集体备课,以及加强与外界联系。实时关注高考动态,争取在教学中做得更好。 三、高考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负责制定,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备考的指导性文件。《考试大纲》对考试性质、考试内容以及考核目标与考试范围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研读考试大纲,深入理解考试大纲所做的规定,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甄别哪些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复习方法,是教学的必然要求。日前,2017年新版考纲已出,对比去年,2017年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主要变动如下: 1、格式体系变化 原考试大纲首先讲述“考试性质”及一段表述;新考试大纲删去了“考试性质”及一段表述。 表述层级调整,原考试大纲的Ⅱ部分标题是“考试内容”,下设两大部分,分别是“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二、考试范围”。另外,在“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前,安排了考试内容、命题要求的依据的表述。 新考试大纲共分两大部分,分别是“Ⅰ.考核目标与要求”、“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原考纲的考试内容、命题要求的依据,二是原考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两者是合并在一起的。 2、内容表述变化 (1)考试内容依据变化 原考纲表述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新考纲表述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 (2)命题要求依据变化 原考纲表述为“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考纲表述为“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表述调整 一是强化理论指导。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之中,作为识记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二是突出问题意识。考核目标“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高考历史学科能力考核提升,标志着高考历史能力考核体系更加完整。关注“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能力考查提。
三是细化能力目标。
调动和运用知识方面: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以前为历史解释);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以前为历史事实);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以前为说明、证明)。描述、阐述事物方面:客观叙述历史事实(以前为历史事物);正确解释历史事实。论述、探讨问题方面:发现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即高考试卷中的41题; 论证历史问题。 3、考试内容范围变化 新高考3+1+2模式从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中,删去“选修1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2探索历史的奥秘”和“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修订后的选择性必修块调整为“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3文化交流与传播,3个选择性必修至少选1个。调整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重复考察。 四、高三复习策略 1、复习目标 根据2017年考试大纲及2020高考评价新体系的要求和相关专家建议高三复习我们必须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历史阶段特征,注重历史事件在长时段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和演变趋势,形成规律性认知。借助一些案例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解读、分析、评价历史现象,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价值观。 (2)、学会基于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应有意识提升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老师指导下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拓展视野,了解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历史学术概况,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史鉴今。 (4)、放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事倍功半的题海战术。以近年全国卷试题为蓝本,在老师指导下学会根据问题快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借助材料和所学知识展开思考。核对其参考答案,发现自身在审题和解题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补缺补漏,巩固提高。 2、具体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复习策略方面做出相应调整,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跟上市教研步伐,调整原来必修的专题的复习方式,采取通史复+专题习方法。这种做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意味着我们要打破教材体系,从头备课。 (2)、对于选择必修部分重新整理备课,变来应付多变。 3、备考时间安排 (1)、一轮时间:2022年4月(高二下学期)—2023年1月中旬 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整合教材进行通史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复习,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二轮时间:2023年2月初——2023年4月底 阶段目标: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规律认识,注重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重视论从史出能力的培养,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 (3)、三轮时间:2023年5月上旬——2023年6月初
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炼精讲。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对热点、重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拟题,使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方面都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