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一中积极推进课程实施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思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轮课程建设中,学校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扩大我校的课程自主权,推动多样化、特色化的建设,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具体的推进措施如下: 一、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质量 课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载体。学校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完善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优化课程结构,积极探索“必修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个性化”的课程建设路径。学校结合学校、学生实际,重点着手必修课程校本化建设,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互融互通的课程结构体系。 举措一、学校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在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校课程结构优化方案,健全三个年级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结构模型。 举措二、挖掘校内名师、聘请校外专家,着力做好必修课校本化。结合我校的“读·思·达”课堂教学研究,扩大学科试点范围,全力推行必修课校本化。 举措三、加强选修课质量建设,通过选修课公开课、选修课质量建设研讨会等形式,进一步提升选修课质量,实现必修与选修的互融互通。 二、发展重点学科,强化学科支撑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主动适应新高考模式,结合学校传统和自身特点,建设一批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形成学科课程群。学校重点建设的英语、数学、物理学科已在市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力。英语、数学、物理均有名师工作室设在我校,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提升学校学科整体质量,实现学校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个性化发展教育”特色。 举措一、结合学校实际,挖掘学校已有资源,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在已有资源基础上,确定重点建设学科。 举措二、充分利用市内外资源,挖掘学校师资优势,通过名师工作室、名优教师评选等活动,进一步强化英语、数学、物理这三门重点学科的建设。 举措三、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拓展重点学科示范效应,实施学科课程群建设,形成“美丽英语”、“科学素养”,强化学科支撑。 三、基于培训实践,提升开设能力 随着福建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样化选修课学习成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切实有效提高教师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围绕科普特色课程建设,有效提升教师选修课开设能力。 举措一、通过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所作的关于“多样化课程建设”主题报告,切实引领我校教师更新自身固有的课程建设理念,开拓课程视野,提高课程研发能力,研发并实施适合我校的各类校本课程。 举措二、通过行政驱动下的全员参与课程研发,形成该校本培训项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课程研发意识。争取通过一年的校本培训,使我校教师人人具有研发一门选修课程的能力,力争30%的课程能评为校(区、市)级精品校本课程。 举措三、通过推进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培训工程,进一步规范与提高开课教师的开设选修课程的能力,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逐步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选修课程实施规范与机制。 四、多元评价学生,优化评价方式 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根据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和科目的安排:高一年第二学期6月份,进行信息、音乐或美术首次学考,高二第一学期1月份,进行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四门学科首次学考;高二第二学期6月份进行政治、生物、技术、美术或音乐四门学科首次学考;高三第一学期1月份进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首次学考。本校的实际情况,相应科目课程的课时安排做出调整。 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录入,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强调注重过程,重在导向,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准确地将课程修习情况、个性特长发展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 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结果在福建省高校的“两参考一依据”招生占据重要的比例,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